1)黃斑部病變
眼球裡的黃斑部直接影響視力健康,它能幫助分辨影像的顏色、形狀和光線。若黃斑點退化(或稱病變),中央視力會變得模糊及看東西會變形,亦會影響分辨顏色的能力,嚴重可以致盲。
成因
電子產品的屏幕會釋出藍光,長時間觀看或會嚴重損害黃斑部健康。隨年歲增長,黃斑部必需的玉米黃素及葉黃素會逐漸流失,而人體亦不能自行製造。
故此,年長的「低頭族」應及早額外攝取玉米黃素及葉黃素,保護黃斑部健康。
2)眼乾症
眼乾症是用來形容眼睛不夠濕潤或淚水不足所引致的疾病。全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曾受眼乾的困擾,但不容易被診斷出來,因為其徵狀與其他病病徵相似,例如眼睛發炎或眼睛過敏等問題。
成因
(1) 淚水分泌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2)女性更年期後會易有乾眼現象,這可能與體內荷爾蒙分泌變化有關。
(3)長期配戴隱形眼鏡,以及有砂眼或慢性結膜炎的病人,因淚水分佈不均或淚液分泌細胞受到傷害而造成乾眼症。
所以,應注意滋潤眼睛,以減低患上眼乾症的風險。
3)白內障
白內障是眼睛裡的晶狀體出現混濁或不透明的現象。晶狀體就如相機的鏡頭,幫助眼睛準確對焦事物,影像便可投射到視網膜上,但當晶狀體變為混濁,光線便無法完全透過,導致視力退減。除了視力退減,白内障病人對光度、色彩的敏感度亦會減低。更可能引致其他症狀如近視度數加深,畏光及單眼複視等。
成因
(1) 年紀增長,眼睛老化
隨著年紀的增長,蛋白質會逐漸變硬,當光線通過時便會產生散射,造成視力模糊,這是最常見的一種白內障,約佔90%以上。
(2) 紫外線傷眼
眼睛裡的水晶體對紫外線的吸收力強,可以阻擋紫外線,減低對視網膜的傷害,在長期吸收紫外線的情況下,水晶體纖維的不溶性蛋白質增加,形成白內障。所以經常在戶外活動的人士,尤其長期接觸太陽光,會增加患白內障的風險。
(3) 有眼部疾病人士
有高度近視、網膜色素病變、虹彩炎、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人士會有較高機會患上所謂的「併發性白內障」。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中藥石斛具有延緩,甚至治療白內障的作用。
4)青光眼
青光眼是由於眼球壓力過高而造成眼後房視網膜及視神經上纖維逐漸毀壞的一種眼疾。患者的視野會漸漸變得狹窄,最後會減退至只剩下中央部份。若沒有適當治理,便會視力下降,甚至有可能失明。 由於青光眼早期病徵並不明顯,故青光眼又稱作「視力小偷」。
成因
現今對青光眼病因仍未有確切定論,但一般有三個因素:眼壓過高、視網膜微循環障礙、及視經細胞病變。眼球內有房水以維持眼睛的形狀和提供養料及氧氣,但如果房水屯積在眼內不能排出,就會令眼壓增高,視覺神經細胞逐漸死亡,影響視覺功能,最終甚至永久失明。年長、眼睛受創、深度近視、曾經及目前正服用類固醇的人士也有患上青光眼的風險。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部份中藥(如枸杞子)有保護視神經及改善視網膜微循環作用,以減輕青光眼對視神經的損害。
5)飛蚊症
飛蚊症是指在眼球的玻璃內有些浮動的不透明物質,使視覺上出現一些俗稱「飛蚊」的浮動影像或黑點。「飛蚊」多是短暫的現象,它的數量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而且有機會消失。
成因
患者大多數為40、50歲中年人士,而患有深度近視(600度或以上)或眼睛曾受到碰撞的人士,則較容易於年輕時已出現飛蚊症徵狀。一般而言,該症可分為良性及惡性,前者是指因年齡漸長引起玻璃體液化及混濁,而後者則由創傷、視網膜病變而引發。
視網膜直接影響視力,故應為視網膜補充足夠營養,保障眼睛健康。
6)老花
由於晶狀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失去彈性,當要看近的東西時,便不能準確聚焦,令影像模糊,此情況被稱為老花。老花約在四十歲開始發生,度數會隨著年齡而增加,直至六十歲左右便會穩定。患者可配戴合適的老花眼鏡來矯正視力,但眼鏡必須由合格視光師或眼科醫生驗配。配戴老花眼鏡後還需每兩、三年定期驗眼一次,確保因應視力的改變而使用度數合適的眼鏡。
成因
老花是眼睛內晶狀體的彈性減少及睫狀肌力量減退所致,會隨年歲增長而無法避免。老花可與近視、遠視或散光同時出現。老花患者觀看近距離事物時才受影響,而遠視、散光等問題的影響則不限於觀看距離。
眼睛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年歲增長,視力首當其衝,所以要及早補充眼睛營養,對抗突如其來的衰退。
7)近視
近視是指看近物時清楚,看遠物時模糊。當眼球比正常長或角膜弧度過彎,光線就不能聚焦在視網膜上,引至景物模糊。
成因
近視的成因目前有兩種學說:
1) 遺傳
患有近視的父母所生的子女,患近視的機會會大幅增加。
2) 環境/習慣
近視可能與長期處於看近的狀態有關,例如長時間看書、使用手提電話、電腦等而缺乏適當休息。
研究發現,深近視除可能引致視網膜脫落導致失明外,深近視患者患上黃斑點毛病、白內障及青光眼的機會亦比一般人高。因此,預防及控制近視加深比單是矯正近視更為重要,應及早注意補充眼睛營養,保護眼睛健康。